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名家之一,鲁迅先生在民初时期便以其敏感的洞察力和突破传统语言表达的手法在文坛上崛起。其中,他的短篇小说《风筝》更是在一段时间内震动了整个中国文学界。这部经典的小说,描绘了小男孩小树从被成年人斥责教训到借助风筝体验到童年纯真的一段故事。
小说中描写的小树,具有典型的鲁迅式的性格,他既不听话,又常常做出孩子气的事情。而这个性格深深地刺痛了周围人的神经。小树的母亲则是一个胆小怕事、懒散的人,她不愿意担任教育孩子的责任,却在小树犯错后来一个劲地责备和惩罚他。这种母亲的教育方式使得小树怀疑自己的智商,他曾经恶意地损毁学校用来收集文房四宝的木盒,之后又用鲁钝的笔划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潦草地写出自己的姓。
小树在和成年人作对的过程中,他的感性和童真也被揭露了出来。面对已经无法忍受了的家庭环境,他跑出家门去放风筝,想用身体与天地间的飞翔来感受那被践踏的自由。在他感受到风筝削翅的一刹那,他也体会到了自己曾经接受的许多惨痛,感性的内心震颤着。看到其他小孩子们在风筝中感受到了童年快乐,小树调整好了风筝上的姿势,仿佛带着成年人面对压迫的反抗,一直向上飞,试图寻找曾经的自己,曾经的纯真和自由。
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孩子在不成熟的心灵中艰难成长及其沉重的负担,揭示了富人与穷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小说以小孩的视角剖析鲁迅先生对当时特定阶层下的教育现状、优良道德规范的批判和思考,一方面标志着当时校园革命文学的开始,另一方面,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习惯和形式教育带来的心灵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