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华中师范大学张敬尧团队和南洋理工大学斯学义团队合作研究发现,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中,对很多猖獗的害虫和疾病传播媒介——如感染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病毒的蚊子而言,所谓的“致死陷阱”根本不可能完成消灭它们的任务。实验中还发现,不但十分具有“智慧”的东方果实蝇在致死陷阱中寿终正寝,而且致死陷阱的引诱半径还不足50厘米。此外,阳光、温度和湿度也会直接影响致死陷阱的使用效果。
研究发现,如果广泛应用杀虫剂,很快就会出现抗药性,从而使控制蚊子的方法无效。而致死陷阱则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由于蚊子的数量比其它害虫多得多,因此大量使用致死陷阱并不适合。这种情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少量使用这种陷阱,结合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适当的蚊子控制。